![]() |
2020年12月4日是第7个“国家宪法日”,同时我们也将迎来第3个“宪法宣传周”。今年“宪法宣传周”的活动主题是“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”。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,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通过的根本大法。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入新时代,我们必须加强宪法教育、普及宪法知识、弘扬宪法精神,让宪法如春风化雨般沁人心田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法治保障,汇聚磅礴力量。
01、宪法的历史渊源
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
回望历史长河,宪法始终与国家前途、民族命运、人民幸福息息相关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,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,在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道路上,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、制定人民自己的新宪法,进行了不懈探索,积累了宝贵经验。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》,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“人民的宪法”——1954年宪法,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、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。1982年颁布施行的现行宪法,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,指明了国家根本道路和发展方向。历经1988年、1993年、1999年、2004年、2018年五次修订,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前进步伐,不断与时俱进,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。
02、国家宪法日
为国也,观俗立法则治,察国事本则宜。
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,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,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、法律权威、法律效力。全面贯彻实施宪法,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。设立“国家宪法日”,是一个重要的仪式,传递的是依宪治国、依宪执政的理念。设立国家宪法日,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,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“教育日、普及日、深化日”,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、宪法至上、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。设立国家宪法日,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。权力属于人民,权力服从宪法。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,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。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。
03、宪法与公民密切相关
法律是治国之重器,良法是善治之前提。
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,看似“高冷”,实际上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每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所要历经的教育、就业、婚姻、纳税、退休、赡养,都受到宪法的保护。承担着规定公民各项具体权利义务责任的法律法规与法律解释,更是以宪法为根本,是对宪法的具体反映。
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,也是一次大考。疫情防控工作中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,越要坚持依法防控,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,全面提高依法防控、依法治理能力。在这场危机中,宪法发挥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引领、保障、规范作用,在紧急突发事件中开展各方动员,集中资源力量,保障基本人权,确保各项具体法律法规发挥作用,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开展,最大程度保障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。宪法的守护涵盖着国家治理与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,从不缺席。
普法之行,一以贯之。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,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。让我们学习宪法、热爱宪法、运用宪法保障自身权利、履行公民义务,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信仰者、自觉遵守者、坚定捍卫者!